立秋过后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处暑”,处暑,出暑也,也就是说暑热的天气即将过去了。处暑前后也是“出伏”的时节。常言道“夏至三庚数头伏,立秋首庚即末伏”,今年8月22日出伏,8月24日处暑。
处暑有三候
在古代,中原地区是典型的农耕社会,农事的开展节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,所以古代的“物候历”相当重要。人们除了用二十四节气来确定时节及气候外,还用“候”来进一步丰富期间的物候变化。
“候”是一种特殊的计时方式,每五日为一候,每三候为一气,这样每个节气中间都会有“三候”,一年有二十四节气,七十二候。七十二候出现的时间很早,早在先秦时期的《逸周书》就有详述。
具体到处暑所对应的三候分别是:第一候,鹰乃祭鸟。第二候,天地始肃。第三候,禾乃登。鹰乃祭鸟,意思是老鹰开始大量猎食其他鸟类,为冬天储备能量。天地始肃是秋天肃杀之气渐盛,万物开始收敛凋零。禾乃登是禾谷渐次成熟,五谷丰登。
随着处暑的到来,气温仍旧闷热,不少地区这段时间的温度甚至比之前还要高,农谚“处暑天还暑,好似秋老虎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什么是秋老虎
所谓“秋老虎”,是将气候形象地比作森林之王老虎,指的是一种在处暑节气以后,还会出现的短期回热天气。每年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,短的在半个月左右,长的则能持续两个月。有些年份秋老虎来了就走,有些年份秋老虎则是反反复复,来了走,走了还会再来。
民间还有着“处暑处暑,热死老鼠”的农谚,指的是到处暑时节还会出现高温天气,就连田间的老鼠也会热得受不了,毕竟秋老虎“咬人”是很厉害的。
处暑该怎样养生
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。
处暑时节的养生重点是预防“秋燥”。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,相对湿度下降。特别是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%时,人体就会感觉干燥,因此,应当预防秋燥,适当多吃鸭肉、乌鸡、红枣、莲子、蜂蜜、山药等食物,多食咸味食物,如沙葛、粉葛等,少吃姜、蒜、韭菜、大料、茴香等辛辣食物。
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,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那么,怎样能保证睡眠质量呢?除了早睡早起、掌握睡眠规律以外,合适的床上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,红豆家纺带来了答案。
红豆家纺桑蚕丝夏被—蜻蜓
红豆家纺爽滑丝四件套—碧丽斯